1952年12月31日,福鼎县人民法院正式成立。1995年,随着福鼎改县建市正式更名为福鼎市人民法院。建院60多年,福鼎法院经历了“两撤两立”的艰辛坎坷,走向了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曾多次被授予“人民满意的法警队”、“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全省十佳法院”、“全省优秀法院”等荣誉称号,迎来了今天跨越前行的崭新面貌。
俊秀太姥山下,明澈桐山溪畔,有个小城名叫福鼎。1949年11月,福鼎设立福鼎县人民政府司法科,开启了福鼎审判事业的新历程。1952年12月31日,福鼎县人民法院正式成立。1995年,随着福鼎改县建市正式更名为福鼎市人民法院。建院60多年,福鼎法院经历了“两撤两立”的艰辛坎坷,走向了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曾多次被授予“人民满意的法警队”、“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全省十佳法院”、“全省优秀法院”等荣誉称号,迎来了今天跨越前行的崭新面貌。
2015年1月,是福鼎人民司法事业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福鼎市人民法院“全国优秀法院”的荣誉称号。“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荣誉的背后是历届福鼎法院干警实实在在的工作,他们用不同的步伐走出同一个强音—到人民群众中去,接地气、抓活鱼,办实事、解难题,将司法的神经末梢延伸到社会的最前沿。
走进社区—让城市街道充满“正能量”
外出短短几天,归来时见到的不是家的温暖,而是“水漫金山”的满屋狼藉,家住福鼎桐城街道的詹某极其郁闷。
原来,因楼上余某家的厨房洗碗槽下水道没连接到位,引起渗水导致詹某家墙体大面积起泡、天花板内电路短路。期间,詹某多次联系余某要求赔偿损失,余某均予拒绝。无奈之下,詹某只好向法院提起诉讼。
承办法官考虑到原、被告系邻里关系,抬头不见低头见,而案件一旦进入诉讼程序,立案、调查、搜集证据等又要耗费大量时间,劳神伤财又伤情。为此,承办法官立刻到现场查看并当场进行调解,经过耐心地释法析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余某一次性赔偿詹某2500元,并保证做好以后的防渗水工作。
“现在人都是"门镜里看人,把人看远了"。心远了,矛盾自然就产生了。”承办法官潘爱华感慨道。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很多人把诉讼当成解决矛盾纠纷最有效、最彻底的办法,法院受理的社区诉讼案件数呈“爆炸式”增长,不仅给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更加不利于社区居民和谐相处,就算赢了官司,也输了和气。如何运用更有效的手段促进社会矛盾化解,是福鼎市法院近年来基层工作的重点。
现代城市中,社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细胞”,“细胞”正常了,城市就和谐了。2012年,福鼎市法院积极争取辖区党委、政府的支持,率先在海口社区建立无讼社区示范点,并设立了社区法官工作室和法官驻社区工作机制,法官定期巡回办案和提供法律服务,为居民答疑解惑,为“和谐城市”注入了“正能量”。
据福鼎市法院院长王锦熙介绍,目前该院已将无讼建设从社区延伸到乡镇、企业、港口,将为民服务延伸到群众的各个角落。
走进企业—让工业园区增添“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2011年来,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波及,福鼎市中小微企业发展较为困难。为此,福鼎市法院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利用福鼎市建设闽浙边贸工业园区为契机,依托民事审判庭、人民法庭,于2012年5月初设立了“工业园区法庭”—涉企维权合议庭,并在10个工业园区设立巡回办案点,形成“半小时司法服务圈”,建立了法院与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定期联络机制,积极参与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维权巡回审判,从源头上控制和化解涉项目、企业纠纷。
“我上班的时候被车撞了,公司现在不想赔,我怎么办?”
2014年10月的一天,一对夫妻走进了“工业园区法庭”。原来夫妻俩是某道路保洁有限公司的工人,妻子吴某称其在劳动过程中不慎被车撞伤,造成十级伤残,而公司拒绝进行赔偿。
“每辆清洁车我们都买了保险,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没法通过保险的渠道理赔,公司也已经垫付了2、3万医疗费了。”承办法官联系该公司,保洁公司却也满腹委屈。
法官在审查案件中发现了多处问题,因为夫妻俩都是保洁员,事故是吴某在其丈夫负责清扫的路段一同清洁道路时发生的,而并非在吴某自己负责的片区。就事故本身,也完全缺乏事实证据,吴某被撞伤后,没有报警,自行到医院治疗后5天才告知公司。吴某也没有证据或者证人证实事故发生经过,唯一的证人,吴某丈夫的证言采信率又极低……
面对“无头案”,承办法官做了大量调解工作。一方面向原告说明相关法律规定,安抚原告吴某及其家人的情绪。另一方面以情理的角度向保洁公司解释,希望保洁公司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一定经济补偿。
最终,原、被告双方接受了法官的调解建议,被告福鼎某保洁公司除已垫付的医疗费外,自愿再补偿原告吴某35500元作为后续治疗,同时承诺不予辞退原告夫妻俩。
走进村庄—让农民兄弟齐力“奔小康”
在农村,矛盾纠纷地产生往往牵涉到家族、宗族、人情风土,对法官而言,如果只是简单机械地适用法律解决“谁对谁错”的问题,似乎很容易。但,法槌落下,问题依旧。
近年来,针对农村的诉讼案件,福鼎市法院摸索出了一套“乡土化”的诉讼模式,不仅让农民兄弟感受到法庭审判的严谨,更感受到司法温暖的人文关怀。
“我太冲动了,有做得不对的,请你谅解!”在多方努力下,一起因墓地问题引发的纠纷终于告一段落。
原来,刘某和吴某因为扩建墓地的问题发生争执,大打出手,致使吴某创伤性颅脑损伤、脑震荡。在受理案件之初,考虑到双方都是乡里乡亲,承办法官曾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但均无果,只好以判决的方式结案。判决后,被告刘某认为自己的败诉是因为办案机关“徇私舞弊”,从而不愿意履行应尽的义务,矛盾越积越大,情绪一触即发。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该案的承办法官林小玲并没有因案件判决就了事,而是利用周末时间与办案人员出海前往南镇村,由村干部召集双方当事人及主要亲属,采取分别谈心的方式了解双方意向。
几番劝解下,两个当事人最后达成庭外和解协议,两家人的矛盾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农民兄弟打官司,简单的一纸判决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基层法庭的法官只有多了解农村习惯,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多听群众想说的话,多做"理顺气顺心顺"的群众工作,才能获得群众的信服,从而化解矛盾纠纷。”林小玲对此颇有体会。
据悉,2014年,福鼎市法院共入村走访群众540户,巡回办案、就地开庭165次,就地调解结案148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2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