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中指出:“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明了思政课建设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对提高思政育人实效的重要性。各级学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育人过程中站稳脚跟、抓牢地基,成为思政育人的力量根基。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为构建立德树人的大思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教育素材。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思政育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养分。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思想的成熟、观念的形成、理想的培育,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启迪,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仁爱、和谐、诚信等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帮助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在传统文化的认同中找到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激发学生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使命感。
思政育人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也是思政育人的特色风景线。福建省2023年开展“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提供“菜单式”实践指南,全省数十所高校,4000余支社会实践队,超过4万名师生参与其中,将侯官文化、船政文化、闽南文化、海丝文化、朱子文化融合于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当前,学校在开展思政育人过程工作中,普遍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思政课往往停留在“道理说教”层面,文化经典引入不足,缺乏深入思考和引导。思政课程形式单一,课堂教学技术手段受限,停留于“填鸭式”教学,缺乏主动探索性。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加强思政课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定文化自信,将优秀传统文化精准渗透于思政育人内容体系中,厚植思政课的文化底蕴,不断盘活文化资源、筑牢课堂阵地、扎根社会实践,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思政育人的力量根基,增强青年的文化底气、政治定力。
盘活文化资源。
新时代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壮大育人文化的“资源库”。一要开发利用好地方特有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独特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思政育人宝贵资源。例如,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融入思政课,结合福建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厦门实践”鲜活案例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结合《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把习近平同志“两上高山”“三进下党”“七下晋江”等故事讲深讲透。二要让课堂内容“活”起来,升级课堂教学手段。通过AI、VR、SR等技术使历史人物“活”起来,重现历史场景,以电影、短剧、话剧等为载体进行故事讲述。如《国家宝藏》《唐宫夜宴》《愚公移山》等电视节目、电影或动画片,将课本的传统文化经典具象化展示,让思政课生动有趣。创设沉浸式学习空间,引入非遗文化教学,通过表演、演讲等二次创作亲身体验,打破单一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筑牢课堂阵地。
要紧紧抓住思政课堂育人的重要阵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堂中焕发活力。一要探索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契合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充分利用福建红色文化资源宝库,开发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将福建红色文化作为文化育人的特色内容,传承红色基因。二要善于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丰富思政课内容,站稳主课堂。设置传统文化课程,将传统文化与思政理论相结合,灵活运用文化经典,如古代哲学思想、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讲述“兼善天下,止于至善”“君子忧道不忧贫”“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道德修养,通过课堂产生思想共鸣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通过分析《诗经》《楚辞》等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通过讲述古代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三要创新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师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通过举办茶艺文化节、汉服文化节、艺术展览、创新论坛等活动,展示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要善于获取数字信息,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和关注要点,利用青年网络平台开展传统文化宣传。
扎根社会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因此,要让思政育人更加接地气,让传统文化在实践中抓牢根基。一要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课堂,引导学生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开展系列调研、研学、志愿服务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节点与社区老年、儿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端午节包粽子、清明节学习英雄事迹缅怀先烈、春节爱老孝老互动等。鼓励思政教师带领大学生寻访研究本土或者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学科特色与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二要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搭建校外素质育人文化基地,积极与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文旅单位开展合作,打造校外思政育人课堂,探索校外文化育人基地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多元融合,做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协同推进,不断推动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亮起来,切实发挥“大思政课”的培根铸魂作用。